说起秦始皇,大家都知道他姓嬴名政,这个千古一帝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。
可是既然秦始皇姓嬴,那他的儿子们应该也姓嬴才对啊。可为什么史书上记载的太子扶苏、小儿子胡亥,听起来都不像是姓嬴的?
难道古代的皇子不跟父亲姓?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秘密?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得从秦始皇的身世说起。
质子逃亡
秦始皇的身世可以说是充满了戏剧性。他的父亲嬴异人原本是秦国的一个普通王子,按理说应该在王宫里享受荣华富贵。
展开剩余91%可是当时的秦国为了和赵国维持和平关系,就把嬴异人送到赵国当质子。质子这个身份说白了就是人质,用来保证两国之间不会轻易开战。
嬴异人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。他既不是赵国人,又失去了秦国王子的身份,处境相当尴尬。
就在这个时候,一个叫吕不韦的商人出现了。
吕不韦是个很有眼光的人,他看出嬴异人身上的潜力,觉得这个落魄王子将来说不定能成大事。
于是吕不韦开始资助嬴异人,给他钱财,帮他在赵国站稳脚跟。
在赵国期间,嬴异人娶了一个赵国女子为妻,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赵姬。有意思的是,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女人,后来才转给了嬴异人。
这个安排看起来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投资,吕不韦把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都送给了嬴异人,可见他对这个王子的期望有多高。
公元前259年,赵姬生下了一个儿子,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。
因为出生在赵国,所以这个孩子一开始叫"赵政",而不是"嬴政"。这个细节很重要,因为它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多复杂。
一个秦国王子的儿子,居然要用赵国的姓氏来隐藏身份,这说明秦赵两国的关系已经相当紧张了。
果然,没过多久秦赵两国就开战了。嬴异人的处境一下子变得非常危险,赵国人恨不得把这个秦国质子千刀万剐。
关键时刻,吕不韦想方设法帮助嬴异人逃回了秦国。可是赵姬和年幼的赵政却被留在了赵国。
在敌国长大的小王子
小赵政在赵国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恐惧和不安中度过的。
他的父亲已经逃回秦国,母亲赵姬又是个女人,根本没有能力保护他们母子。
更要命的是,赵国人知道他们的身份后,对他们充满了敌意和仇恨。
所以,赵政从小就学会了隐忍和察言观色,他必须小心翼翼地生活,一不小心就可能招来杀身之祸。
在赵国的这些年里,赵政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复杂的情感。
他一方面知道自己是秦国王子的儿子,有着高贵的血统;另一方面又必须用赵国的姓氏生活,这种身份的模糊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。
特别是看到母亲赵姬的种种表现,更是让他对自己的出身产生了怀疑和不满。
这段经历也让赵政对母亲赵姬产生了复杂的感情。
赵姬在赵国的日子也不好过,为了生存,她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选择。
这些选择在外人看来也许是可以理解的,可是在赵政眼中,却成了母亲软弱和不忠的表现。母子之间的感情裂痕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。
回归秦宫
公元前250年,嬴异人在秦国成功继位,成为了秦王。他立刻派人接回了妻儿,十岁的赵政终于回到了秦国。
从赵国的"赵政"变成秦国的太子,这个转变对年幼的赵政来说意义重大。他终于可以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实身份,不用再隐姓埋名了。
可是好景不长,嬴异人只当了三年秦王就去世了。十三岁的赢政继承了王位,成为了秦王。
因为年纪太小,朝政大权自然落到了吕不韦手中。吕不韦这个当年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,他成了秦国的相国,权势滔天。
这个时候的秦国朝堂可以说是吕不韦的天下。他不仅掌握着政治权力,还和太后赵姬保持着暧昧关系。
年轻的秦王嬴政虽然名义上是君主,实际上只是个傀儡。
这种情况让嬴政感到非常愤怒和屈辱,他开始暗暗积蓄力量,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。
吕不韦很聪明,他知道嬴政总有一天会长大,会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。
于是他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,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。
他甚至安排了一个叫嫪毐的人去接近太后赵姬,希望通过控制太后来继续影响朝政。
这种权力斗争的氛围让年轻的嬴政更加早熟。
他必须在这个充满危险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成长,一方面要学习如何治理国家,另一方面要防备身边的各种威胁。
这种经历让他变得更加谨慎和狠辣,也为他后来的铁血统治奠定了基础。
母子决裂
公元前238年,二十二岁的嬴政终于等到了机会。
太后赵姬和嫪毐的丑闻彻底爆发了,嫪毐甚至敢在宫中造反,试图推翻嬴政的统治。
这给了嬴政一个绝佳的借口,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清理这些威胁他权力的人。
嬴政的反击相当狠辣。他先是平定了嫪毐的叛乱,把嫪毐车裂处死,然后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母亲。
太后赵姬被流放到了偏远的地方,从此母子关系彻底决裂。这个决定看起来很残酷,可是对嬴政来说,这是必须要做的选择。
处理完母亲的事情之后,嬴政把注意力转向了吕不韦。
吕不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嫪毐的叛乱,可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嬴政权力的威胁。
嬴政采用了更加巧妙的手段,他没有直接杀死吕不韦,而是逐步削弱他的权力,最后把他流放到了遥远的蜀地。
吕不韦知道自己的结局已经注定,与其等待嬴政的进一步打击,不如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他在流放地服毒自杀,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。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商人政治家,最终还是败在了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君主手中。
通过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,嬴政彻底掌握了秦国的权力。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别人的少年君主,而是成了一个真正的王者。
影响千年的制度改革
掌握了实权之后,嬴政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,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姓氏制度的改革。
在此之前,中国古代的姓氏制度非常复杂,姓和氏是分开的,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。
古代的姓主要用来区分血缘关系,通常是由女性传承的。而氏则是用来区分社会地位和居住地区,通常是由男性传承的。
这种制度造成了很多混乱,同一个家族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氏,而不同家族的人也可能有相同的姓。
嬴政觉得这种制度太复杂了,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。
于是他决定进行改革,废除了姓氏分离的制度,建立了子随父姓的单一姓氏制度。从此以后,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姓,而且必须跟随父亲的姓氏。
这个改革对嬴政本人来说也有着特殊的意义。
他终于可以摆脱童年时期"赵政"这个身份的阴影,正式确立自己"嬴政"的身份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,更是他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重新确立。
改革之后,嬴政的所有儿子都姓嬴,包括扶苏和胡亥。
只是在日常称呼中,人们通常只叫他们的名字,而不会特意提到姓氏。
这就是为什么史书上记载的是"扶苏"和"胡亥",而不是"嬴扶苏"和"嬴胡亥"的原因。
这种姓氏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,成为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基础。
可以说,嬴政的这个改革不仅仅影响了他那个时代,更是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。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说了这么多,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扶苏和胡亥为什么看起来不姓嬴的原因。
其实他们都姓嬴,只是按照当时的习惯,日常称呼中不常提到姓氏罢了。
秦始皇不仅统一了天下,还统一了姓氏制度,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信息来源:炒股炒股配资网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司马迁著 《战国策·秦策》 《说文解字》许慎著 《中国姓氏制度史》袁义达著 《秦汉政治制度研究》劳干著 《中国古代宫廷制度》黄现璠著发布于:山东省天天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